年的味道:故乡的年糕
溧阳市老年大学 陈廷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物质条件不怎么富裕,但临近春节,老家东庙村上家家户户还都会忙忙碌碌迎新年。生产队里分到的那几条“斤巴重”的鲢鱼,经过腌制后要拿出来晒太阳了;家里要“撘尘”,也就是大扫除;衣服,被子都要洗干净;孩子们过年的新衣服、新鞋子要抓紧完成;炒米糕要做;包团子、馄饨的菜心要准备;而做年糕,更是大家很重视的一件事。
说起年糕,在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眼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
村上人对做年糕的事特别讲究。队里的糯稻收割了,会选上好的稻谷,晒干扬净后分给大家。腊月到了,各家把糯稻碾成米。做年糕了,先把米淘洗干净,凉干后用自家的小磨开始磨糯米粉。记得我母亲一边慢慢地转着那古老的小石磨,一边脸带虔诚地喃喃细语:“年糕年糕年年高”。母亲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母亲在糯米粉中加入水、加入白糖,里边还撒上少许用果脯蜜饯切成的红丝绿丝,搅匀。然后拿出了蒸糕的木制糕盒,用细筛子慢慢把半干的糯米粉筛到盒子里,筛满后,用尺子刮平,就可以放锅子上去蒸了,蒸上一个多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贴牙、不滞齿,切片获整块而食,幽香绕舌,那股适口的甜味,晃悠晃悠地由喉头轻飘飘地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求教,母亲倾囊相助之余,总会加上这几句话:“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不诚心,便做不成它。”
一盒盒年糕蒸出锅了,我们兄弟几个一般只能在刚起锅出笼时弄一点尝一尝,解解馋,其余的年糕要待供过“灶王爷”、祭拜过祖宗后,在“新年头上”才可以食用。
现在的人们过年已经不再忙乎这些了,嫌烦。想吃,店里一年到头都可以买得到。但我总感到这些买来的现成货,缺少了一种“忙忙碌碌迎新年”的年味。每逢新年吃年糕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母亲磨糯米粉时那张虔诚已极的脸来,“你不诚心,便做不成它”这句话,也成了经典,让人难以忘怀。
2021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