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新街 于 2020-4-2 21:42 编辑
老人床前谈养老
四月二日上午,西安三桥街办建章路社区内,一间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楼房住户内,一位孤独的八旬老人躺在病床上。她就是“沙包奶奶”、“劳模遗孀”,82岁的高存兰老人。 孤寡老人高存兰,因意外摔伤腰部,从春节前开始卧床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两个月间,社区前任书记吉秀梅、公益团队温西顺、徐玉华,就像老人的儿女一样,忙前忙后,悉心照料,并且多次衔接上级民政部门和社区干部,为老人联系养老院。无奈因疫情无法入住养老院,又为老人雇请了钟点工,大家轮流招呼老人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从未间断。 我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公益活动的新闻摄影、新闻报道爱好者,原本是想采访优秀志愿者徐玉华的,一路上还想了很多采访重点,“西安好人”、“公益大使”温西顺之前给我介绍了很多徐玉华的感人事迹,结果在社区门口巧遇前社区书记吉秀梅,一起来到高存兰的病床前,先料理老人早餐,后给老人量血压,待护理工作告一段落时,大家不约而同的谈起养老话题了。 说起中国的养老问题,无论是城市社区养老,还是农村分散居住的老人,无论是公办的敬老院,还是民办的养老院、护理院,大家都非常熟悉,有说不完的感慨,最后竟然说起了自办养老机构的想法。 老来难,老来难,人人都要老,为何不未雨绸缪?为何不创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比如互助养老,比如抱团养老,比如社区居家养老…… 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为了不影响已经卧床数月的老人休息,大家共同利用现代通讯设备,用微信群讨论,考虑成熟、条件具备后,就付诸实施。 正应了那句顺口溜——“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电话……” 老年人也是两代人:六十岁到九十九,间隔四十年,怎样度过?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