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沁园春 雪》
科班出身的成老师
科班出身的中学教师,专注于教育教学,观察、思考并输出知识成果
关注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于1936年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毛泽东同志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诗歌的学习应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体会朗读技巧的同时,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在教学课文时,采用音像资料有利于学生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能力目标 1.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突破方法:抓住朗读环节,通过听读朗诵、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等环节,再辅以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营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从不断的诵读中,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作为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同时也自然而然地领会到本诗抒情与写景、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难点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突破方法:还是从诵读入手,设计“你最喜欢读哪句词,怎样读,为什么?”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文本,在研究朗读技巧的同时,细致揣摩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来达到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的目的,并对鉴赏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会。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柳宗元,也曾描写过苍莽雪飞的大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在毛泽东的笔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被冰雪覆盖的世界不仅没有沉寂,相反,诗人之心激活了历史的灵魂,让雪世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多娇的江山,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壮举啊!同样是写雪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出示课题《沁园春•雪》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初谈感受。 教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同学们认真听,标出需注意的字词,并说说听读后的感受。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1)字词积累 A.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分外(fèn)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B.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词中取第②义。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①弯腰行礼。②“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词中取第②义。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 (2)交流反馈听读感受。提示: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朗诵这一节,继续为课堂营造豪迈的氛围) 3.学生模仿录音自读,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好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 三、探讨朗诵,品味语言 1.语文活动设计:你最喜欢读哪句词?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请选读词句,并结合词句所呈现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说说这样读的原因。 学生朗读,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2.交流反馈。学生朗读词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凝练的语言。 A.赏析词作上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重读“千”“万”,感受雪景的广阔、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重读“封”“飘”,“封”凝然安静,“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重读“望”,它一字领起了描绘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景观的词句。“惟”“顿”重读,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雪景以及寒风之烈、变化之速。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运用比喻,充满生机与活力,“欲”和“天公”重读,读出精神奋发之感。教师: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使他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著名作家吴祖光称《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的杰作”。 学生欣赏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多媒体出示图片),讨论它最能体现哪几句诗词。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须”字重读停顿,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是作者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活动设计:学生展开想像,用“读了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把诗人描绘的雪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豪迈的情怀。(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抒情,设计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重点体会这一特点) 教师点拨引导:诗人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本词的一个特点。学生齐声朗读词作上片。 北国之雪
B.赏析词作下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教师补充材料:这首词在1936年并没有发表,它发表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玩弄和平阴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自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应柳亚子先生索句的要求,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不久,这首词就发表在重庆的《新民晚报》上,一时震动了文坛,传遍了全国。据说,当蒋介石看到之后,是又急又气,吓坏了,马上召集了很多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没有一首能比得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蒋介石的阴谋不得不又一次破产。这正表明《沁园春·雪》词才是真正的千古绝唱,当年柳先生读过后曾写过一首和词,对它进行了高度赞赏,其中有两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它是由《沁园春·雪》词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竞”字重读,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学生介绍五位帝王的业绩。“惜”重读停顿,总领七个句子,定下评论基调,意味丰富。“惜”含褒意,肯定了秦皇、汉武等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以下几句语速稍快。“略输”“稍逊”重读,两词照应“惜”字,措词极有分寸。“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昆明池,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师补充材料: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教师点拨:词作下片,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人物,抒发了豪情壮志。 学生齐声朗读词作下片。 3.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本词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的特点。 这首词,上片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片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举世瞩目的业绩,渲染浓浓爱国氛围并激发学生树立为祖国再创辉煌而努力的远大志向。 四、作业 1.背诵诗词。 2.课下搜集并积累毛泽东的诗词,为下节课的教学活动作准备。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检查学生朗诵,教师给予点评。 二、品味诗词,感受伟人 毛泽东的诗词向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再次品味诗词,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魅力。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遣词造句上品析诗词,用下面的句子来交流:“从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我发现词人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 教师给学生示范:从课文句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发现词人毛泽东善于用词,善于造境,简练的“冰封”“雪飘”“千里”“万里”,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课堂交流提高。 2.再细读词句,从情感内容上体会,用“从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伟人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交流。 主要内容如: 从课文句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感受到伟人毛泽东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从课文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我感受到伟人毛泽东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从课文句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我感受到伟人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从课文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感受到伟人毛泽东的自信和自励,这就是领袖人物的豪迈气概和伟大抱负。 伟人塑像 汉白玉材质
三、比较赏析,了解伟人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投影材料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教师介绍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2.从词中的梅花形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来思考比较两首词。 提示: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 (1)陆游《咏梅》一词中的梅花无人眷顾,无人欣赏,风雨催逼,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高洁坚贞,孤芳自赏! 毛泽东《咏梅》中,“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在无比欣慰地飘落,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诗人陆游笔下的梅花,有铮铮傲骨,孤高而寂寞。而伟人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 (2)陆游《咏梅》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发表的时候,前面有这样一句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在毛泽东手书的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之后,附了这么一句话:“伤北伐不成而作。”写一首词,应该是有感而发的,毛泽东在读了陆游的词之后,就是反陆游原词的消极悲观、格调低沉,而是积极乐观,充满希望和信心,敢于斗争,正视胜利;反陆游原词的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而是谦逊虚心、不计名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为革命的精神,从而塑造出全新的梅花形象。这首词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还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