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新街 于 2019-2-24 16:03 编辑
六十三年前复旦同窗 一个甲子后再聚亲和源
韶华转瞬去 米寿在眼前 忘却世间事 幸福过晚年
复旦大学835班部分同学同窗六十三年后亲和源留影
复旦大学835班部分同学于1955冬年于江湾五角场照相馆留影
这一个甲子我们从青年,走过中年,壮年,一直到今天老年。熬过那一个又一个地运动,更是艰难地度过无法启齿的文化革命。真是完全靠着生的勇气,才度过那屈辱时刻。我们一个一个不仅活下来,而且还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全班二十几个同学中,江明成了科学院院士,为国家的高分子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除他之外几乎所有的同学凭自己的努力都获得高级职称,其中教授和教授级高工多达十多人。 获得各级奖项真是很多,其中江明个人“大分子自组装的新路线及其运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获得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一等奖(1996)。我在参加的“熔盐与合金化学键理论研究”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二十几个同学的成就也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这六十年里没有白活,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从事教学和科研。 看看年轻时照片,对对现在的合影,(两张照片有五个同学都在合影中。你猜得出哪五个?)不仅感慨万千,相逢必有相离时,不免又有万千感慨! 我们现在平均年龄八十三岁,现在关心的是——健康!别的班同届同学说我们是长寿班(因为我们二十多个同学,只有一位同学离世)。大家聚会后讨论的不仅是六十年前老话和六十年中的辛酸史。还讨论了以前从未讨论过的今后五年,十年和百岁以前的“散”字。老了如何将几十年积累的书籍,衣物,房屋甚至那几十年用过的老骨头如何“散去”!讨论激烈,热情。开心。然而时间太短,言犹未尽,逼得我们又一次分离。 真是,同窗别后各西东,成家事,勤立业,不放松。岁月太匆匆。今日聚,当年青春多少事,映现笑谈中。生后事,也在讨论中。意真真,情切切。无奈别时紧,强颜作笑苦相送,泪在心头涌。不敢望,勤挥手,人已远去在泪雾中。此去,不知何时再相逢,只好把思念写在此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