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1-8-6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扬州爱莲闲人 于 2017-12-26 12:46 编辑
扬州二十四桥景区与毛泽东手书诗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朝诗人杜牧咏扬州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坐落在扬州风光旖旎的瘦西湖畔。毛泽东手书杜牧诗碑立于其中,成为该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扬州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开始复建的,1990年建成对外开放。其复建工作非常严谨,尽量恢复历史原貌,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南巡盛典》图志,《扬州画舫录》等典籍相关记载,依照扬州清代著名画家袁耀《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图画设计建构。颇具戏剧性的是,在复建施工挖地基时,竟然发现了该景房屋的老地基、假山石基础的湖石,证实了原址确在此处。
二十四桥景区由好几个景点构成。这里着重介绍几处富于诗情画意的景点。玲珑花界景点,分明从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中词句取意:“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徜徉其间,品茗赏花,吟诗作画,诗情画意顿时涌出。
二十四桥景点,有座单典拱桥,桥长24米,宽2.4米,层级24层。桥上栏柱24根,上镌云纹,栏板上是彩云追月的浮雕,桥墩临水处每侧两个花台,上植鲜花,整座桥包含云、水、花、草。这一切正是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形象表现。拱桥东侧是三曲梁桥,梁桥两侧是两排坐凳,桥堍上是一方亭——吹箫亭。若月圆之夜,半圆桥洞与倒影正如满月,十七八歌女在此吹萧弄笛,天上月华,水中月影,相映成趣,岂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意境的再现?
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花为画本,月为诗源”,而窗外所见的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
可见二十四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唐代的扬州盛极一时,多少文人墨客咸集于此,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句。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扬州的胜景,引发了无数人对扬州的美好向往。毛泽东虽然没有来过扬州,但对扬州二十四桥名胜还是很向往的,他手书杜牧这首诗即可为证。
据悉,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练字时,抄写了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名诗,写完后随手扔到纸篓里,被秘书田家英收藏。景区复建之时,工作人员千方百计从北京寻来毛泽东书写《寄扬州韩绰判官》的手迹,刻成诗碑,立在二十四桥景区熙春台的左前方。
199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热情邀请中外宾客前往扬州
“二十四桥”景区观光游览。1991年10月12日,江泽民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景区。在诗碑前,江泽民和金日成一起观赏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的这首诗,并激动地朗诵起来。2000年10月21日,江泽民陪同法国总统希拉克来到二十四桥景区,观赏了毛泽东的手书。2001年10月,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中秋文艺晚会选中二十四桥景区为演出现场,晚会向海内外直播。在搭台时巧妙地把诗碑融人舞台的背景,多次在晚会中出现,为晚会增色不少。
毛泽东的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立于二十四桥景区,增加了二十四桥景区的文化含量,使游者耳目一新。该碑点到人心,锦上添花。
摘自:档案与建设(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