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7-6-25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栗栗 于 2017-7-20 12:01 编辑
和老公二个到老地方去转悠了一圈。
过了陆家嘴隧道,到浦西的第一站下车,方圆不大的地段就是我生活和成长的老地方。
以浙江路和延安路为中心,朝南至金陵东路是我念小学和中学的地方,此处曾留下我童年和青少年的足迹,当时背着书包走在上街沿上,身边时时有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驶过。现在就读过的小学和中学已都被拆了,而且并没有迁的迹象,全都不存在,没了。
往北走则是我工作的地方、和经常去开会的上级公司所在地,这儿曾经无数次地闪过我匆忙的身影,为了生存而努力。
沿着延安路向前走一会,到大世界附近的云南南路,是我的娘家所在地。云南南路现在已是一条著名的美食街,比我们当年住在这儿的时候热闹繁华多了。娘家以搬走了,那所老房子还在,抬头望去,那扇窗户正半掩半开着,也许是现在的主人正在睡午觉吧。三楼的阳台站着一位老年妇女,她倚着栏杆望着底下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记得那是我家邻居的一个阿姨,现在大约八十多岁了,看上去还是很健康的样子。岁月变迁,她以认不出在人群中走过的我……
沿着金陵路,不久便到了我的婆家所在地。一大会址附近马当路兴业路交界处的一所平房里我生活了十几年,现在这所房子的原址上已是上海滩一个有名的景点"新天地"所在地了。当年就是因为要建设这个新的娱乐场所,我们离开了浦西搬往浦东。
新天地坐东朝西的大门正好是我家门牌号的位置。我和老公站在那儿略带兴奋的指指点点述说着当时这儿是什么店,这个位置是谁家,……。正说着起劲,新天地的保安走过来态度有些生硬地对我们说,请离开远点,一会有车队要过来了。望着保安那张一本正经的脸,我好想回几句,但终于忍住什么也没说。是啊,这个曾经走过无数遍的地方,这个当时我可穿着睡衣、拖着拖鞋、提着菜篮子、甚至是拎着马桶招遥过市的地方再也不属于我们了。现在在这些一幢幢形状不同的楼宇中穿梭的都是些金发碧眼的洋人、西装领带毕挺的白领和一群群穿着时尚衣着、打扮入时的青年一族。如果真的有土地公公存在的话,也许只有这位神仙才会在地底下意识到有一个过去住了好多年的老主人正来到这儿……
婆婆一家在这儿住了半个多世纪,而我嫁过来也在这儿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并在这儿生下了女儿。在上班的日子里,我常嫌坐公交车挤而宁愿走四十分钟去上班,沿着黄彼南路穿过淮海路,经过人民广场,南京路前行到黄河路再往走不长一段路就是我的单位了。
单位是在靠近西藏路、北京东路的苏州河边上,那座很空旷的建筑,一楼是厂房,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机器,开工的时候声音很响,说话都要扯着大嗓门,顶替母亲进单位后,在一楼的车间做了不长时间便被调到二楼的办公室工作。二楼有一排办公室,每个房间的门口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分别写着《业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办公室的门口长长的走廊便面对着苏州河。站在栏杆上,苏州河便尽显眼底,连那座上海挺有名的“泥层桥”上走过的人影和开过的车辆也看得很清楚。当时的苏州河还是一条黑河,涨潮时会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有时客户来会有点受不了,而我们经过好多年的“熏陶”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中午吃饭的空闲时间,我们几个办公室人员便常常结伴到南京东路中百一店、第十百货商店等商店去逛一圈,碰到合适的衣服鞋子就买一样回来。那时的中百一店和精品商厦等还比较平民化,不像现在这样高档。
在市政府的整治苏州河的过程中,我们的厂搬走了,离开了闹市区,原来的厂址的前一半现在耸立着一座大厦,而靠近苏州河的那边以是一处风景优美的绿地带了,走廊、栏杆、小路,鲜花,草地,人们悠悠地行走着,我从中穿过,耳边依希回想着当年隆隆的机器声和黑水河发出的那股不好闻的味道。
在西藏路和北京东路附近,我还有一个家,那是我在房价低落时投资的一个小房间,这个小房间现在成了我一次投资小获成功的骄傲。虽然目前一家三口住在浦东新区,但户口全在这个小房间内挂着,老公常说,他单位的同事看到他的身份证上标明着:南京东路街道所属时,都会很羡慕他,因为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地方在,是一件有点了不起的事情哦。
走在繁华地老地方,我们有许多感慨,这些热闹的地方有着太熟悉的地方,也有着太多的陌生,上海变化得很快,快得让我们这些曾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也会迷路,不知所处。现在我们回到这些老地方就像一次旅游一样的感觉,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要像一个偶尔来的游客那样找一些想去的地方,情不自禁地要四处张望,嘴里不停地发出一些叹息……
唉,老地方以经不是我们的老地方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