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行路难》三首的时间,正是公元744年,也正是诗人离开家乡四川江油到京城闯荡十多年里,在京城结识了不少朋友,以诗会友,也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天宝初年,李白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后来经贺知章推荐,做了翰林,唐明皇玄宗也给了李白以极高的待遇,常随侍皇帝左右,或备顾问,或作乐府新辞。如《清平调三首》、《宫中行乐辞》等,荣宠一时。从此李白多了一个“李翰林”的称谓。在供奉翰林的日子里,李白行止与众不同,因此招来了众人的非议。荣宠招来别人的嫉恨,谗毁之言随之兴起,使玄宗态度发生了变化,取消了重用他的念头。李白见状,主动请求还山,以求他日东山再起。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被玄宗赐金还山。“不惑”之年的李白,《行路难三首》便集中表达了他要离开京城时的矛盾和痛苦的心情。 诗的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嗜酒如命”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而尽”的。然而,“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拿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放下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位,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个怀有伟大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遇文王”在渭河边上钓鱼,到八十岁里才遇到周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强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但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却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辛。展望未来只觉眼前道路崎岖,歧路甚多,自己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可以说这是李白在人生追求与现实生活是产生的最为强烈撞击,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剧烈地回旋,李白内心的那种苦闷、愤郁无不凸现于诗作的字里行间。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现实中表现出他的气馁。他性格中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强烈要求,对人生理想的热切追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与徘徊,发出了充满自信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尽管前面障碍重重,现实坎坷艰辛,但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人生之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李白的倔强、浪漫、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力图从苦闷的现实中争脱出来的性格,他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最后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诗人从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体会很深,感触也很深。这是一条不平坦的路,是一条崎岖曲折的路,人世间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呵!坎坷不平。有高山,有平原,有大路,也有小道 ;有大河,也有小沟;那真是:行路难,路难行。 下面两首抄录如下,与有兴趣的朋友分享: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