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究竟如何养老?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据报载,一些养老院床位异常紧张,甚至到了一床难求的程度,有的甚至需要等待100年才有床位。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德国已经为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具有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丰富经验。本文对德国人如何养老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期对解决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一、德国养老院像宾馆
一个大约20平米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台电视、一个壁橱和一个卫生间,简直是典型的饭店单间配置。但床头安装的特殊扶手和紧急呼叫设备,说明这里不是普通的饭店,而是一个特别的场所。
这是德国的老年公寓,也称养老院。
在德国上学的时候,一天,好友艾瑞克问我,能否陪他去看爷爷。正好没事,我就爽快答应了。
周末,艾瑞克开车带我来到养老院。这栋老年公寓共有五层,尽管有电梯,但楼层如何住人却很有讲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零层(中国的一楼),腿脚不太灵便的住一层,依此类推,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生活能完全自理的住最高层。每层楼的进口处均设有一个类似宾馆前台的护士台,共两名护士,她们24小时在这里值班。如果按三班倒计算,每层楼应该有六名护士,则整层楼共有护士30名。德国养老院一般不大,床位在80-150个之间。这家老年公寓共有100个床位,属中等规模。
艾瑞克的爷爷住在第四层(按中国的说法是五楼)。此时,老人家正在看电视。艾瑞克先是礼貌地表示问候,然后把椅子搬过来,面对面和爷爷聊天。老人似乎面无表情,没有通常中国人想象的那样,见到亲人应有的喜悦,似乎是在接待普通的客人。不喜不悲,出乎意料的淡定。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就辞别老人,离开养老院。在回去的路上,艾瑞克告诉我,他大约每月过来看爷爷一次,忙的时候两个月才来一回。
二、德国养老院多如牛毛
德国养老院提供三餐饮食,每个楼层均设有餐厅兼咖啡室。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到餐厅来用餐,不能自理的由护士送到房间。如果老人愿意,护士也可以用推车把老人推到餐厅用餐。此外,养老院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如健身房、图书馆等。尽管德国有专门的护理保险法(Pflegeversicherungsrecht)来规定老年护理机构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但不同的养老机构还会根据自身情况添置其他不同的娱乐设施,但需要由老年人交纳额外的费用。
养老院在德国很多,共有一万二千多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8200万人口的德国,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养老院。德国之所以开设那么多的养老机构,主要原因在于,德国是欧洲目前最“老”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3%,近1900万,仅65岁以上老年人就已经达1600万。估计到2050年,德国一半以上人口将超过50岁,1/3人口超过60岁。“老年人如何养老”已成为德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德国现在和将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德国养老机构多种多样,包括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其中以老年公寓为主。在所有的养老机构中,54%为慈善组织或地方社会组织(主要是教会)所办,36%为私人养老院,公立养老院仅占10%。私人养老院收费最高,主要对象是富人。一般而言,私立养老院的设施更为先进、齐全,娱乐项目更丰富,护理水平更高。公立养老院收费最低,接纳的主要是低收入阶层,因此,只具备基本的设施、提供最低标准的服务。而慈善组织的养老院价格居于两者之间,其设备和服务处于中等水平。由于公立养老院床位有限,而且入住的条件有严格限制,所以多数人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慈善机构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院。无论是哪种养老机构,政府均提供相应的补助,每个床位给予16000欧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
三、养老院如何收费?
每个养老机构收取的费用是不同的,其中差别特别大。公立养老院每月收费在2000欧元左右,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院收费在3000-4000欧元之间,而私立养老院没有统一的收费范围,主要根据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来确定收费标准,同时也参考入住者的身体情况。一般而言,生活能完全自理的,缴纳的费用在4000欧元左右。稍微不能自理,费用略有增加。如果完全不能自理,则费用将达6000欧元,甚至上万欧元。私立养老机构实行分级缴费的原因是,需要对老人进行不同时间、不同程度或个性化的护理。
今年11月,我到德国旅游,拜访一对中德结合的家庭。周末,这对夫妻带我去养老院看男方的奶奶,并告诉我,他的奶奶如果在家,退休金已经足够生活。而进了养老院,每月的费用首先由养老金支付,这是第一级义务。养老院每月的费用为4000欧元左右。一般来说,普通民众的养老金不足以支付这笔昂贵的费用,除非曾经在大企业上过班,缴纳的保险较多,养老金才有可能涵盖。一般民众的养老金在1000-3000欧元之间,有的还更少。养老金不足以支付养老费用怎么办?这才开始了第二级义务:个人义务,即个人用存款弥补不足,存款花光了就要变卖有价证券、汽车、房产,直到房产花完了才进入第三级义务:子女义务,子女必须平摊养老金之外的养老费用。在德国,尽管父母有责任抚养子女,但子女却不优先承担养老义务。原因何在?关于孩子的抚养无论法律还是道义上都有着约束,但是赡养老人几乎没有。父母把孩子供上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前,都要支付每月的孩子养育金。孩子工作后,没有义务养家,父母靠自己工作养活自己。德国人认为,父母把孩子生下来,这是他们的主动选择,因此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子女生下来是被动的,不是他们的自我选择,所以不必优选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除非父母的养老金、储蓄和各种财产已经被完全花光,这就是德国“养小不养老”的传统。
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没有足够的收入怎么办?国家就只好承担子女义务。在德国,国家是子女,不是父母。在没有子女的家庭,国家就必须承担起子女的责任,发放各种养老补贴。补贴标准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分为三级:护理级别1:每月1023 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279 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 欧元。
事实上,国家的救济比起子女而言,更为靠谱,因为子女的收入不见得比国家的收入更稳定。正因为国家成为比子女更为强大的靠山,所以德国人并不寄希望于孩子。由于有了这样的环境,少生甚至不生孩子的观念就成为了多数人的共识。
四、其他的养老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德国人67岁退休。由于德国生活费用不高,而养老金相对丰厚,因此退休后的老年人较为富足。到了这个时候,没有工作压力,也不需要承担抚养儿女的责任,日子过得比较滋润、放松。一般到了75岁,德国人才开始选择如何养老的问题。事实上,去养老院安度余生的老人只占75岁以上人口的33%,约有120万人。多数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也就是老年人自己在家中居住,靠养老金和存款度日,他们依旧居住在自己原有的居所内,依托周边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并提供日间护理中心和短期托老服务。
这些老人以独居为主。德国老年人之所以选择独居,一方面是不想打扰子女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没有法律规定子女负有赡养义务。但不能由此认为,德国人的家庭关系淡漠,子女完全不顾老人。其实,老人独自居住,对德国人而言不过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而已。我一位好友住在多特蒙德,几次想到中国来旅游,但始终无法成行。他告诉我,岳母已经88岁,住在离他们2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小镇。他们需要经常回去看看,如果发生了紧急事情,可以马上赶过去处理。
不管是青年还是老年,德国人都有固定的诊所和医生。由于医患关系相对固定,所以医生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及时、准确地给患者治疗,而不需要再进行一系列麻烦的检测。对于老年人,诊所里的医生会随时主动提出诊疗建议,如果需要还可以推荐到大的医院治疗。
德国护理费用非常昂贵,例如全天候护理服务,每月需要大约1万欧元,只有约50万老人请得起保姆到家服务。因此,独居的老人家里一般都安装有紧急呼叫设备,直通救护中心或医院。因此,一旦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或突然生病,只要按一下呼叫设备,救护车10-15分钟即可赶到,随后才由医院或救护中心通知家属。由于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子女赶到医院并不是为了帮老人交费。
另外一种形式是“社区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则居于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之间。老年人搬离原有老旧住所,入住社区内居家服务公寓中,公寓整体采用无障碍化设计,另附加许多老人服务硬件设施,如电子信号器等,相比原有的住所更适宜老人养老,并且也提供相应的上门护理服务。社区养老的其好处是,老人生活在原有的社区之内,不脱离社区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内组织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如今,这样的社区养老形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认可和欢迎。
为了解决养老院床位不足的问题,政府鼓励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因此,政府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三级补贴:护理级别1:每月 450 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100 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 欧元。与养老院养老不同,只要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均有补贴,而养老院养老只有在个人和子女资金告罄的情况下,政府才提供补助。
(《羊城晚报》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