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523|回复: 28

[回忆录] 黄桥许家(6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树人 于 2015-6-17 08:38 编辑

69、南街牌坊(相似)
69(2)、石固天宝宫

69、筹办
(2012年5月23日)
许树人
父母为儿奔走常,
故乡张慌娶新娘;
为了工作多从简,
北往南来亲戚忙。

结婚
     有人戏曰:相亲时难成亦难,媒婆无力百花烦。东风不与周郎便,成天约会也枉然。仔细 想来,也颇有道理。在这个年龄段,相亲的次数确实不少。茫茫人海,不知连理何处!真个是:林立高楼路东西,巷里清歌袅。谁可许芳心,人海知音杳……单是在市区,就谈过两个。
     在遵义火车站西北遵义医学院附近居住的老乡小黄,是我小学的同学。她的丈夫在遵义铁路上工作,因而帮我介绍了一个遵义铁中的老师,据说是个北方人,谈了两次,彼此都没什么感觉,也就没有再联系;王先觉老师在遵义技校给我介绍了一个他的学生,名叫曹三,家在三合。虽说是个当地人,在电影院见了见,觉得还不错……就在这时候,父亲又提起了河南老家原来曾经说过的亲事……
     父母离开故乡几十年了,总想着落叶归根的事情。为了满足双亲的愿望,我答应回家看看。那时候,快“五一”了。我还记得4月28日,为庆祝节日,学校出墙报,我曾填了一首《满江红.为国际劳动节而作》——五月开初,普天下人民壮歌。凭高处,山鹰漫舞,樱雨扬波……风吼雷鸣豪气势,星驰云涌宇寰和。看红旗一展海山摇,清鬼魔!    当年忆,芝某哥;烟尘重,炮声多。是众英领引,于法谋何。碧血汗青书伟页,悲旋壮乐震千河。愿鞠躬尽瘁迎平权,无产哥。 2012年元月29日,我又按词谱对原词作了修改。
    劳动节放假回到南宫山,一家人商量好了这个事情,就决定让我母亲先回故乡看看——一则探望探望我长葛相庄的姥娘;一则了解了解新郑县城女方的情况。
    在1973年的暑假之前,母亲已经提前回到了河南老家……诸多亲情,令人感念。
说起这桩婚事,算来还真拉扯了几年!
    起初,故乡二伯家的树奇到贵州来找工作,在南宫山停了一段时间。那时候,正式工国家控制很严,也不像现在随处都有招聘。有的只是零工——川黔线上需要路基上的碎石,所以在地区食堂外边的灯光球场附近卸了许多石头,砸一方几元钱。就是这下力的活,也有不少人在那里干。为了挣几个零花钱,我的二弟树强等也抽空在那里砸……树奇去看了看,觉得下力也挣不着几个钱,况且也不是长事,就到遵义玩玩,又回河南去了……
    他的江南之行,虽说没有如愿以偿,但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倒的确增长了一些见识。他不仅饱览了沿途的山山水水,对遵义的南宫山也有了一个直观的感觉……
    返里之后,他逢亲戚、熟人便讲讲自己的见闻。他的姥娘家的人因而便知道了南方的一些情况。二大娘到赵大楼走娘家回来的时候,就提起她见到了在妞妞家玩耍的城里下乡知识青年侯松筠的事情,且带回了一张一寸的照片,在写信的时候一同寄到了南宫山。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的母亲为此,专门从遵义回故乡来见见……
    那次会面的时候,母亲觉得人也差不多,只是在交谈中,听说“有肺病”二字,也没细问。由于警惕性很高,就没有继续再往下谈……便匆匆地回到了南宫山。以致,有很长一段时间中断了联系。
    父亲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也做些分析。加之思乡心切,没事的时候反复捉摸捉摸,觉得:她母亲去世早,一个人独立生活多年,颇有锻炼;看看她写的书信,文字清秀,事情说得也入情入理。后来,就又给她写了一封信,不久,这关系又重新联系上了……
    母亲这次回去,干脆就住在了她新郑南街的家里,亲眼看个究竟……雍正进士、乾隆信臣陈宏谋说: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这里的“母亲”,其实不单单是指一个人!
    我刚放暑假,父亲就告诉我了这些事情。
    我回河南的时候也很匆忙,也并没做什么着意的准备。就连衣服也没改平时的装束:上身穿一件浅蓝色的确良褂子,下面穿一根铁路上发的蓝裤子,脚上照常穿着一双前边有一处打有补丁的皮鞋……心里只想着见见而已,不成了就接母亲一块儿回贵州。
    谁知回到新郑南街董家的院子里照面之后,俩家人竟都没有反对的意思。真所谓: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一桩人生重大的婚事,就这样无风无浪地定了下来。晚上的时候,经在理发店上班的邻居刘狗的帮助,我就到他们东街的招待所住下……
    跟着刘狗在南街上漫步走着,忽然记起小时候南街的情形: 有几座高大威武的牌坊一直排到了十字街,古色古香的;现在看看,却没了踪影,似乎有些空荡荡的……听刘狗说是文革时破坏掉了,如今剩下的光是低矮的民房和南来渐行渐低的街道了……为了说明当年的样子,我在网上找到了记忆。
    在招待所里,内外都很陌生,在蚊帐中有了自己的天地。一路回来,几天坐车,真也劳累困乏;现在有了个踏实的床铺,算是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回到南街的家里,饭后,见有一个几十年前的老中文系的大学生周桂金来跟我说话,断断续续地提到了王力、张志功等语文界和文学方面的一些有名的人物。过后,我才知道,她是专门来探听探听我的学历虚实情况的……看来,人们平淡的交往中,也还是有些细致的安排。
    第三天,我的大伯也从老家黄桥村赶到城里,双方的长辈见面交谈交谈,事情算是最后定局。记得我岳父还和我到街上走了一趟。现在想来,那意思也是十分明显的……
    接着,1973年7月10日,我们在城关镇派出所登了记,领了结婚证,就张罗着操办结婚的一些事情……
    说起来,也真简单!
    表弟海峰从高辛庄拉来了母亲托他修好的自己出嫁时的一个旧箱子,算是新添的一个家具;又让他帮着修修床边侯家祖辈留下的老桌子,就是结婚的陪嫁;母亲和姨母,忙赶着套了一个新里、新表、新棉花的红被子,倒是一件崭新的床上用品……
    记得套被子的时候,按照传统的风俗,我还骑着自行车到西乡杨树岗附近的地里采回些柏枝,拿回来放在被子的四个角上……那意思大概是(柏)百年好合,长命(柏)百岁吧!
    父亲从贵州特意寄来一些钱,我俩到街上的百货公司看看,当时新郑最好的手表就是北京表,花了100多元买了一块,算是结婚时的唯一礼品……
    那个年月,如此这般,结婚的东西就算备齐了。
    礼节上,也不像现在的人肆意张扬!所谓一阳初动,二姓和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倡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凑八音,歌九和,十全无缺羡鸾和都省了……
    那时候,个人首先顾及的是饭碗。在新郑北关,她好不容易弄了个化肥厂的临时工,害怕结婚了人家不用,所以,这一切都没有对外人说。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的意愿是有的,只是结婚那天,因为怕影响工作,爱人连假都没有向单位请。晚上的时候,家人恭请前后的邻居在一起吃了个喜酒,就算什麽都有了。按说,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婚礼上的誓词也是婚礼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向爱人及其家人和见证者的庄重承诺。在那天晚上,这一切,搞得也都很简捷。记得那大门上的婚联都是夜里贴上,早晨就清除干净了!回想起来,一切竟是那样的随便……不过,这也并不影响天成佳耦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花烛洞房亲结吻,春宵一刻胜千金。
    夜里,回想起从小没了母亲;跟着后姥娘拾柴火长大;灾荒年,又和弟弟一起到东北兴凯湖投奔大伯大娘;弟弟结婚后,自己又回到河南插队落户;接着又到辛店街打小工……三十多了才有了个家,妻子流下了酸楚的眼泪!
    看来,人在幸福的时候,常会伴有辛酸的回忆;快乐中,也会夹杂着潸潸的热泪!正像一首诗里写的那样——
     寂寞的夜
  给了我寂寞的等待
  只有那一缕缕的晚风轻轻的拂过我的耳畔
  我的心无所适从
  只有一盏孤灯相伴
  却盈亮了我心里的那一片灰暗
   ……
   那是我的眼泪
  是否一一疼在你的心房
  那是我的心伤
  是否一一痛在你的胸脯之上
  就把我所有的爱恋全部托付在你的肩膀
  即便,———
  眼前是一片迷茫的世界
  我也心甘情愿
  随你一起去寻觅  爱情的天堂
    送礼的事儿,更不用说了。
    因为单身的老大学生周桂金知道了我们的事,结婚时就特意送来了几尺布票……这浓浓的乡情,真让我们感念一辈子!因为她一生常年只身生活,吃住原本就十分艰难!那时一年仅有的几尺布票送给了我们,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这唯一的礼品,确实是真情的纪念。
    因为所有的亲戚朋友,我们都没有通知,以至于事后,我们俩骑车串亲戚时他们的感到惊奇。
先说到南乡沂水寨吧,在那里见到的是她的后姥娘和四舅一家:农家的院子,一排几间相连的草屋,是最突出的印象。初见面时,是一阵寒暄,拉着手诉说着,蛮亲热的。
    说到她的姥爷和大姥娘,还记得一段小故事——
据说,家里因事买了一棵大树,按民间的规矩,出树之前,须贴个告示,让树上的居者有个准备。一般说三天之后才能出。
    谁知姥爷性急,当时带人过去,贴上告示后,不到一袋烟工夫就叫人开始挖土了……
这样一来,那天半夜里,大姥娘在家里就听见楼梯上有脚步声响。恍惚之间,有病的姥娘就看见一个老人拉着一个小孩上得楼来……以后几乎每天如此。
    姥娘原是个卧床之人,从此,每天的食量却大大增加,而且,拉得也特别多。如此,没过多久,老娘就与世长辞了。事后,家里人觉得,这一切,跟这出树还是有些关系!
    也许是家该败了,当时家里的狗都一度爬到房顶上嗷嗷地哭叫。
    说起来,事情真也蹊跷:姥爷原在村子附近看好一块风水宝地。谁知有一天晚上,跑反的时候,他竟稀里糊涂地躲到了一个叫“时庄”的村子,到底被人抓住,把他杀害在他曾看好的那个地方……
    古人说,大抵妖由人兴,凡诸般鬼神之旺,都是由人心兴之。人以为灵则灵,不以为灵则不灵。如此传说,道听途讲,后人亦无考究,如今写来,只作一时的谈资罢了!
    姥娘姥爷去世后,留下了后姥娘和她的唯一的儿子,我们叫他四舅。
    前面有三个舅:大舅原是一个教书人,二舅是普通的村民,三舅后来去了台湾……
姨,也有几个。这次去探望的只有石固的三姨。
    去石固,须骑车向沂水的南边再走上几个小时……
    那是第二天的事了。一路骑行,走村穿寨,都是新鲜的。快到晌午了,才到了地方!
    石固,是一个较大的农村集镇,街道较长。石固的天宝宫,当时也不知道在哪里,现在留照,只是觉得它应该是集镇的一个代表。
     我们是在一个普通的院子里停了下来。门口正对着的是东屋,南面是一座瓦房。三姨是在瓦屋里住着。进门,西边是个灶台,东南角上有一张床。夏天时候,床上有张光席……
    这后续的姨夫,是个手艺人,常在集会上卖水煎包,所以做饭是他的拿手。见面后,我们说着话,他不声不响地很快就弄好了几样菜。吃饭的时候,觉得色香味都挺好的,所以印象深刻。
    因为路远,三姨跟她的外甥女多年不见啦,晤面十分亲热,深夜了还有说不完的话;我自然有些生疏,也有点累,躺在那张铺有光席的床上很快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还听见她们在说话。
三姨原嫁曾门,丈夫去世后,又来到伍家。抱养一男一女,长大了各自在外地成家落户,很少往来,竟行同陌人。有一孙子,照望大了,成有家室,也与钱亲。唯同老伴,相依为命……
命苦若是,诚属可悯。
    我家的亲戚,前边一一提到过,不细说了……
    就这样,东串西走,一个假期很快就过完了。直到快开学了才离开。那时候,坐火车往西去,爱人一直送我到郑州。开车时刻,两个人也是难舍难分……正所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评分

参与人数 7人气值 +28 收起 理由
秋枫丹柬 + 2 大赞!
浦东老姚 + 3 赞一个!
蓝朵 + 3 赞一个!
素魄 + 5 赞一个!
杭州西湖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1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作品字太小了,要知道这是老人网呀!
发表于 2015-6-1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许老师的佳作!
发表于 2015-6-1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许老回忆往事好作!
讲自己身边事,
忆自己身边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山丹鹤 发表于 2015-6-14 09:45
你的作品字太小了,要知道这是老人网呀!

谢谢朋友提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15-6-14 10:12
欣赏许老师的佳作!

感谢老朋友光临、支持……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6-1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鸂鶒 发表于 2015-6-14 11:07
赞赏许老回忆往事好作!
讲自己身边事,
忆自己身边人!

谢谢老朋友精彩点评……祝福!
发表于 2015-6-1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祝你快乐!
香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6-1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杭州西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6-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5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