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4-1-3 14:56 编辑
网上有网友介绍一些糖尿病知识,大多是转载。 我已有15年糖尿病病史,早晨空腹血糖和餐后二小时血糖都控制得比较理想,血液各项指标均在标准范围之内。我谈点体会,供老人网的糖尿病病友参考。 1.要相信科学,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调疾病,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糖尿病,千万不要相信任何偏方。 2. 糖尿病不可怕,如果控制不好引起并发症后果会相当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的,如足部坏疽、截肢、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等等,这些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另外不要怕血糖高,低血糖才可怕,低血糖可能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友出门时一定要带点糖。 3.坚持从五个方面,俗称五架马车治疗控制糖尿病,日常生活可以和正常人一样。 第一、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我被确诊糖尿病后,走出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书店,寻找有关糖尿病知识的书。一定要选择专家编写的书。自己多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就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自己的切身体会肯定比医生的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更丰富。现在用药时,熟悉的医生都知道我的情况,都会与我商量如何调整药物和剂量。如上一次住院时,一个年轻医生问我:在家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是多少?我说:每天三次,每次8个单位。他说:你注射的剂量不对,改6、10、10。好!听他的!结果每餐餐后血糖不是高就是低。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年轻医生根本不了解我的饮食习惯,他只按他的知识判断给剂量。我每天三餐的主食都是控制在2两,即使住院的病号餐,我也会控制在二两,多一点儿也不吃,含糖高的菜我也不吃。这位年轻医生就是完全照书本和他的有限经验,完忽视了主体病人的情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久病就会成良医。 第二、控制饮食。 每餐控制主食2两,蔬菜不限,鱼肉适量。控制饮食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不吃粥,不吃太容易消化的主食,如面包。为控制饮食,我曾买小电子秤,通过计量看2两饭是多少?2两面是多少?以利自己掌握控制主食。 基本上我每半年或十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我每次住院检查时,医生都会对同病房病友讲:你要多向他学习,自觉控制饮食。 第三、适当运动。 十年前我的运动量较大,每天早晚快步走,可以不吃降糖药就能控制血糖;现在因为膝关节退化,每天早晚各步行四十分钟,风雨无阻,下雨就到地下停车场走。 第四、药物治疗。 一般病友最初都是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类刺激胰脏分泌胰岛素的药物。这是医生的处方。我认为,糖尿病人的胰脏功能已经变差了,靠药物刺激分泌胰岛素不是好办法。胰脏被刺激时间久了,刺激效果就会减弱,那时就必需加大刺激剂量,才能保证胰脏分泌胰岛素的水平。我不想为病马加鞭!我一直拒绝服用这类胰岛素增敏剂药物。15年过去了,现在我的胰脏功能尚可,就是胰岛素分泌迟缓。我做72h动态血糖监测,也证明这就是我的糖尿病的病根。简单地说,健康人吃饭时,胰脏就开始分泌适量胰岛素化解葡萄糖,吃得多分泌胰岛素就越多,身体自动调节保证体内血糖值控制在标准以内。而我的胰脏功能要比健康人起动迟缓,所以我的餐后血糖偏高。 我患糖尿病的首五年,基本靠控制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后来医生建议我不要拒绝服药,适当服用降糖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最初我服用拜糖平,最近三年我使用短效胰岛素-----诺和锐30,外出旅行时改服拜糖平。平时早晨空腹血糖控制在6.0-6.5 mmol/l以内,餐后二小时血糖都控制在9.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6-6.5%以内(表示过去三个月的血糖水平) 。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第五、自我监测。 每半年或十个月到医院检查糖尿病的有关血液和其它检查项目。除此以外,我准备了血糖仪随时可监测空腹、餐前或餐后、睡前和心慌时的血糖指标。通过自我监测可以了解自己的控制水平和取得经验,如吃超市的速冻饺子,吃12个餐后血糖达标,吃15个就一定超标。 保持正常体重和血压。 有条件的话,请做以下二个检测: 72h动态血糖监测。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项新的微创血糖监测技术,通过连续72h监测,能自动准确记录患者血糖值,通过记录患者相关事件,如饮食、口服药、运动等可;将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接电脑下载,可打印出完整的72h动态血糖图和统计数据报告。医生根据图表报告的血糖变化可以有效地指导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钳夹试验。这项检测是是一种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方法。葡萄糖钳夹技术被认为是现今最新的葡萄糖稳态的测量技术。钳夹试验已经成为评估和鉴别β细胞对于胰岛素反应敏感性的“金标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