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冯才根的个人空间 http://keai99.top/?7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想出书的作者自述

热度 2已有 1341 次阅读2011-10-2 11:12 |个人分类:散文集

  作者自述算是序吧,或者说是前言。不管怎么说,开场先头总要先说一点情况,就算是序吧。这是作者本想出一本书的事,现在有博客了,不出书了,就直接上博客了。供网友们消遣。

大病以后,印象特深,现在好了,已有好多年了。现正值中年偏上年纪,借凭记忆和实践的基础,加上热心祖国的中医药事业,病后对中医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现在,对中医药产生怀疑的人很多,但在研究的人也很多,不但中国有,而且国外也很多。为此作者也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供社会和人类参考,写的事情和内容有思想的、有实践的、有体会的,特别是对中医药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有其人其事,只不过不能随便真名实姓地写,写了会侵犯人家的姓氏姓名权,因此把真实的姓氏姓名地点地名都免了,这样也可免去不必要的麻烦。但作为内容所写的必须写。不写真实内容,对于中医药学的研究和供人阅读后,没有新的感受和启发,也就失去本人所写的作用。

现在对发展和研究中医药学的阻力很大,中医学是我国的宝贵遗产,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都有责任继承、研究和发展,而且我国的中医本身就是来自民间的自然医学产物,先辈们是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收集积累起来的,许多中医学文选,是通过历代名医亲自用口尝、亲身经历之后而写成的。这样一种伟大的自然科学知识,我们这么可以随便而轻易地将其丢失呢!只要人人都懂一点中医药知识,健康将来得更容易一些,只要人人都重视中医知识,国家的中医药学将会永远灿烂辉煌。是因为中医药本身就来自于生活,对自身的生活、健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本书的许多章节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其实中医药学并不难学难懂,但要真正学精、学懂确实也很不容易。至于初步学一点,真是简单得很,而且有许多老百姓也经常在用,比如:被大雨淋了以后,人们常会喝碗生姜汤发汗,目的就是不让寒气侵入人体,既暖了身体,又可以防止风寒感冒,有的用苏叶汤也同样。其实这就是中医学原理,当然在民间其他的例子还很多。对于中医药知识不但是一般人要懂一点,其实对于高知、专家、高级领导再好也要懂一点,这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一点也好作自我保养,这些对象虽然有良好的医疗条件,甚至有专业的保健医生,但自己能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不但自己在饮食生活中可以注意,而且有助于在保健中能正确反映人体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对于专业的中医来说,看看病人写的体会与实践,到底有否参考价值,或许也能从侧面得到一点启示。为此,本人决定来世走一遭,把自己的东西写出来,留与世人,有没有用,让世人去评,或许能有一点道理。想政治人物,头面人物,留得都是名,进历史的大事记录。富翁留遗产给子孙后代,各行各业的状元,都被历史的文选所记述,尽管这样被历史所记述下来的人,终究不多,多数人都在这默默无闻的社会中,度过那艰辛的一生,在社会的前进中做了最坚实的基础。社会最公平的是一生一死,这是每个人所必经的事。但在这一生一死的时段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大了,生活的内容也多了,各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了。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了结。就这一死来说,它的差别也很大。有的一生下来就夭折,有的活到一百多岁才谢世,据有据可查的 。中新网2004年06月15日电据路透社消息:“一名黎巴嫩妇女的个人文件表明她出生于1877年,今年已经  126岁,这使得她有望成为世界最长寿之人。”寿命最长想必也在这126岁以内,还没有听到活过130岁的。不知那个人能活到几岁去死?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死亡差别。按百姓的话说,活一百岁也是活,活一岁也是活。话不管怎么说,既然来到这世上,不管好孬如何?总想活得长一点的人多。活着还要有勇气。一说又说到了要活得长的事。我是在写要留的事。我有什么好留呢?管它有用无用!想想来世走一遭,总有一点东西好留,不只是大人物们有名好留,专家名人有东西好留。其实作为小人物,也一定有东西好留的,只是我们很少去总结,发现他们要留的东西,有精神的、有物质、有文化的。物质的一看便知,某某富家留下多少家产,留下多少钱财。至于留下精神和文化东西的就很难或很少去发现。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内容,他是一种摸不着的潜在动力,是要靠人类去总结、发掘、宣扬,来为后人所知晓的。

作者一十八岁服役参军,二十一岁期满退伍,被国家招干进入干部队伍,现称为公务员,最有一年就将光荣退休,在回忆这四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对我感受最深的是工作,在工作中的思想和体会,对自身感触最深的,不是取妻生子、领工钱,而是年轻时长达五年的大病。每当想起这些,总是使人难以忘怀。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五年前开始用笔把工作中的内容和思想联系起来,写成一些体会文章,寄给有关的报刊,不料居然被刊登和录用了。

其实思想篇与工作篇只不过是在本书中凑凑数,虽然有些曾上过报刊,但也总有过时的时候。至于中医药保健长生篇,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如有参考价值,它虽不是永远有效。只是本人不是中医专业,也没有在正式中医学校读过中医专科,更没有专业证书。而是通过较长时间的长病、大病,较长时间的服用中药在基本康复后的一点真实体会。但由于过长、过量地服用中药,导致健康状况向反发展。在基本痊愈之后,以后又一直发展到死亡边缘,最起码的就连嗓子都哑了近三年,不会说话,真有点不可想象,最后还是通过中医药的效果,又恢复了健康。在当时,本人所出生的村的人都以为我不能再好了,说明一点,病有点重,看样子是要病死了,当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在同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也认为:要健康的希望不是很大了。写到这里,读者不禁会问或许要问,当时你怎么没有去医院或者说怎么不到大医院去医?这一问,要说的事情就更多了,当时我已被招为国家干部(现称公务员),而且被分配在人民公社工作(就是现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当时干部的医疗待遇是一本公费医疗证,医疗证上有号码,你只要在所属范围内的医院就诊中、西医,只要凭卡写上这个号码,就可以免费就诊、取药了。在当时作者不但住院看病,而且住院治疗,甚至在医院过年,在本地医院治疗,一年半载地未见效果的情况下,就放弃了在本地治疗的念头,想到了上海,利用当时父亲在上海中药店工作的条件。考虑治病要紧,也不管钱不钱的事了,也不顾公费卡的事了,只要能治好病,自己陶钱也无所谓。结果在上海就诊了几家大医院,做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各种化验和检查,结果认为是早期肝硬化、腹水。其实当时有没有腹水也不知道,只知道感觉体重、无力浑身青胖涨。医生告之,象我这样的情况能拖二年多已经算不错了。言下之意是条件差的早就不行了,还是回家继续吃药休息吧!我想,我是在县城的医院看不好、治不好,才赶到上海到来,殊不知,通过各项检查后,以这样的结论而结局,不免心中有点冷漠,也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借着本人的优越条件(本人住在中药店父亲处寄宿),加上又有一点病假工资。凭着仅有的初中文化水平,买了一本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学校主编的《实用中医学》上册,开始自学,并一边看书,对照自己的身体病态,另一边试着自己写几味中药,凑合着开始吃,一边吃、一边体会,就这样通过一个多月以后,身体的肿涨陆续消退了,身体也比以前感觉有劲了,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在店的师傅们都认为效果不错,鼓励我继续吃一段时间。我听了,我也吃了。要问当时吃的什么药?其实是一些大辛大热的附片、肉桂、煨姜、桂枝、半夏、人参、陈皮等,现在想来,当初的病起先是寒湿内阻,脾、肾二阳郁积,中西医在治疗上一直以清热为主,用的都是苦寒清热之药,导致寒湿内郁,病情无法好转。在继续吃了一段时间后的效果又如何呢?真是令人不堪设想,在身体基本好了二—三个之后,时间已过了国庆节。且身体状态每况日下,自我感觉极差,声音开始变得低沉微小起来,胃纳变差,力气开始变得没有了,最后导致失音变哑,医院也没有办法了,我也不想再医了,这次真的回老家彻底地卧床休息了(实在是无力起床了)。人家是痛定思痛,我是痛中思痛。要知病痛中的痛苦,只有患者自己知道,但许多患者住住是痛定忘痛,。但也有许多患者会记忆犹新。要知病情中的痛苦,其次就是为人的母父和亲人了。如能代替,她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代替。在痛中思痛,我想中药既能把病吃好,又能把基本好了的身体吃出毛病来,也一定有药把吃出病来的病吃好。一个特别需要说明的问题是时间问题。其实我当时去上海看病时,是在乡下过了年以后在到了上海,在时间上大约是三月初,诊断检查大约折腾了半个月以后,在进入自治的。在这个有病到基本治愈又发展到不好的过程中。现在总结起来犯了中医学上的一大禁忌,就是“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摘自《素问·五常政大论》。本人所犯的错误就是“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也就是用药过之,伤其正也。使本来的寒性病变成了热性病。也就是寒症变成了热症。另一个要附带说一下长时间与四时季节转换的关系。以我为例:上半年开始服的热性药,在明显好转以后,理应在秋后停药,因为一是身体基本好了,让身体随着季节的转换变化自行磨合调整。因秋后天气渐凉,理腠开始密固,体内自身阳气渐生(通过春夏的调养)。因此,自当停药。我且犯了一服再服的大忌,以致造成由寒症变成热症的严重后果。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这个道理的反版。

那么接下来我又是怎么治的呢?通过前二次的经验和教训,自己虽然重病在身,做到心不慌不急,耐心沉着,认识到第一次由于寒湿内郁所致,这一次不是寒湿内郁,而是由于热性药药性太过,而造成体弱失音,属于热症、阳旺。从这时候起,我就不敢大剂量、长时间的服药了,而是开始小剂量、慢慢地服,服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就这样又过了近二年时间,身体总算得以基本康复,直至三十一岁结婚,三十二岁生子。

康复后,自己感到很幸运,从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不但成了家,同时对中医药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真有点战斗英雄是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而我的康复和中医药知识是从长期的吃药中吃出来的,也是祖国中医药宝贵遗产给我重新带来新的生命。《实用中医学》是我的救命恩人,现在自己碰到问题,一般自己用中药解决,在长期的坚持与学习中,对中医药知识也悟出了一点道理,有兴趣也写一点中医药学的实践与体会。虽我不是专业的中医。但当我的体会被国家和专家们所认可时,耐心也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如有新华社03年7月2日电消息为凭,“在抗‘非典’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收到人民群众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方献策来函约2000件。……收入献方献策数据库以备进一步研究的有1632件”。以国家中医管理局回信为凭,原话:“冯才根先生:对您所献方药和建议,我们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您所献的处方已录入‘非典’防治处方库,供今后研究使用。”其他还有《康复瘫痪无捷径》发表于健康报,《腑病脏治的诊断与治疗》发表于《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上,《中医药治肾炎体会一则》发表于《中医杂志》增刊上。由于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在周围群众中有碰到的疑难杂症,只要有人询问,自觉为他们当当参谋,还当真治好过精神病、瘫痪病、肾病、糖尿病及其它疑难杂症。

为了把作者的经验也好、教训也好、体会也好,更有效地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因此,作者把从2001年以来,所写的三方面内容逻列起来,介绍给读者,让读者能在休闲生活中消遣,但愿得到一点有益的启示。谢谢

 

                                                 作者:冯才根    地址:浙江绍兴稽东镇人民政府       邮编312061

                                                                                                  E-mail:   b501003845@21cn.com


握手

路过

雷人
1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8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