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可爱老人网 返回首页

贺帅的个人空间 http://keai99.top/?23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光阴无限 岁月有痕

热度 5已有 715 次阅读2011-5-23 10:54

            光阴无限  岁月有痕【原创】 - 贺帅 - 盐多成卤                               

   人的一生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总会留下雪泥鸿爪的。当自己回想往事时,浮入脑海的都是一些最艰难的和最得意的时光。我没有过多大的得意,但那艰苦的岁月却总是难以忘怀的。每每回想起就像咀嚼着一枚青橄榄一样,苦涩中洇出些许谈谈的甜味,那就是在青春年华时度过的知青岁月。现在对年轻人讲起,他们就像听天方夜谭一样,以为是在编故事。不屑一听。而我们一谈起就会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也是一个最火红的年代。人们都在为自己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尽最大的力,发最大的光,无私地奉献着,绝不贪图回报。用现在的说法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就在那个年代的中期,我们一帮热血青年高中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响应党的号召和祖国的呼唤,怀揣一颗红心,奔赴到广阔天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一)

从城市到农村,条件是有一些悬殊的,好在那时的城市也好不到那里去,包谷杂粮也不少吃。不过农村相对来说农活是要重一点了。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在学工学农,加之我那时候特别爱打蓝球和体育运动(还是地区学生队的)对于农活也完全能吃得消,就是文化生活特别单调。当时我们知青点还没有电灯,那漫长夜晚的时光就特别难打发了。一旦打听到哪个大队放电影,“知码子”们(农民对知青的谑称,后我们也自称之)就群情激奋起来了,不管有多远都会兴高采烈地结伴而去。在白天出工的时候,就盼着那日头早落西山头,散工后草草地糊弄点晚饭吃了,就翻箱倒柜的找出自己像样点的行头装扮起来,什么中山装、青年装、小腿裤、白回力鞋、懒汉鞋。。。。。。如果有顶军帽那就更威风了,这些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没有的还要想办法找不去的人借,条件就是以劳动力偿还(以后为其洗洗衣、打打饭、跑跑腿什么的),当武装好后,看去一个个就像出门去相亲似的一样。一干人遂披着夕阳,高唱着南京知青自编的“蓝蓝的天空白云在飘扬,美丽的扬子江畔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时是在全国十分流行的知青之歌)沿着田间的纤陌向电影场逶迤而去。一路上如果有能遇到能吃的东西就顺手牵羊的来一点以调节路途的情绪。到了演出场后,(在晒谷坪上立两根木柱,扯一块白银幕就是露天剧院了)先没有急于找座位(哪有座位,充其量找点砖头什么的就是豪华席了,一般的都是站位),而是伸长颈根东张西望的寻找熟人。什么同学、邻居、街坊啊,一但在茫茫人海里觅到后,那怕在以前只是点头之交者,抑或面相熟点的都像见到失散了几十年的爷娘般的亲热,又打又锤、又搂有抱的,只差没有喜极流涕了。一阵忙乎之后,就再向同伴们一一介绍,以后就同他一样的了,是哥们了,两肋就可以插刀了,农闲也可以走访蹲饭吃了,此辈皆是其他大队的或其他公社的知青。这种不远几里乃至十几里的赶来参加活动的实质,看电影是假,会狐朋狗友才是真。因为,那时就这么几部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我们连台词都能倒背如流了。实在看得无聊时,就跑到反面去看,画面的人物就都变成了左撇子,煞是可笑,即使这样也只能提高片刻的兴趣而已。在电影放到中间的时候,无聊的“知码子”就要开始恶作剧了,时而将后排的人往前面猛推,时而捡起泥石掷向看电影的人群中,继而便是一片鬼哭狼嚎声爆出,这样就比看电影的刺激大多了,就像捡到钱一样的兴奋得意。在每次的看电影时,都是这些节目的重演,且乐此不疲。

不久,我们这里便发生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惨剧。记得是一次靠近另一个公社的工厂放电影,我们也照旧不误前往凑热闹,戏尽曲终后,余兴未尽的人们边谈论边在黑暗的路上往回赶路,途中,一农村青年骑辆单车,那时的单车可是不得了的奢侈品,而且后面还驮一漂亮妹子,转铃当当长辨摆摆地一路前行,很是惹人注目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很拽人眼球。如此“拽味”的场景,血气方刚的年轻我辈如何见得,试想,在那种物质和精神都十分匮乏的年月,人性是会不断地追逐和寻求满足的。于是哥们一阵吆喝,伴随一片尖利的口哨声,一“知码子”挺身而出,手脚敏捷地窜到前面,将飘逸的辫子一抓一挠,哪知单车是在向前运动着的,随着一声凄厉地惨叫,可怜的姑娘一个倒载葱摔到在地,痉挛几下便气绝身亡。闯了如此弥天大祸,该“知码子”顿时苍白着脸乘乱而逃,我们也作鸟兽散。事后我想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蓦然间就人鬼两重天了。次日,得到消息说肇事者在其市里的家中被公安局逮走了(显然是当晚逃回家的),后又听说被判了个无期徒刑。量刑合理否,我们不懂。但在当时,事情如果是相反的话(就是说肇事者是农民,亡者是知青),可以肯定那量刑就要重多了,除了伤害罪,有可能还会加条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罪。

进城后的八十年代中期,在街上邂逅该友,都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问及现况,答曰:无业游民一个。我只有丢下几句同情、安慰和叹息的话语就匆匆的分手了。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该哥们现在还好吗?这是否就叫做“一失手成千古恨”呢?

                                                                      (二)

自打出事后,一种兔死狐悲的压抑气氛便笼罩在知青点的上空。随后,我们也给自己做了一系列深刻的反省和检查,一致认为再不能这么瞎混下去了。我们还年轻,我们是“知识青年”,也不能枉为其名啊!乘着年轻还是该做点正经的事情了,于是就郑重地决定搞些文雅上进点的东西玩玩看。一决定还真有几个有“文学艺术”爱好的人物趋之若鹜地前来报到。写的歪诗虽错别字连篇,管他什么平仄韵的一派乱擂,还可博得笑声一片。挥毫翰出的墨,如鸡刨似的连自己有时还不认得,再用红广告粉画一颗“××之印”的大玺,糊在墙壁上倒也黑白分明的,多少给我们狗窝似的屋子里增添些许“雅气”。识不得几个字的贫下中农站在“作品”前“里手判”一样地作古正经说,写得好!不愧是知识青年,下得地啊,以后一定前途无量。几声赞扬,几句夸奖,我们也就飘飘然的不知自己姓甚名谁,真以“文学艺术家”自诩了。

有鼓励就可以激发巨大的动力。有贫下中农的高度赞扬,我们就人来疯似的真当回事干了起来了。白天出工累得个半死,一回到知青点就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操练切磋文学艺术。请木匠做画架,拆门板当书案。那时的资料奇缺得很,就钻天打洞地去坑蒙拐骗,一有好帖、画册到手,就“老陈借猪——没有还的”,对方强索,就死皮赖脸的找理由搪塞,实在不行就拿好东西易换,有的连心爱的白回力鞋,软边军帽都牺牲了的。追求艺术献身艺术的精神真可谓感天动地。

下雨的天气,就如同过节般的高兴,文学艺术家们就可以大显身手地操练了。把附近的老农民(要轮廓明显有特点的)用甜言蜜语哄到我们的屋里,搬凳子的、泡茶的忙得不亦乐乎,请其上坐,边上再蛮客气地放上一包“经济”牌香烟(纸烟在当时可是稀罕物,我们也是在那点可怜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八分钱啊!几乎是一个差的生产队一天的工值),尔后就煞有介事的跟其说,我们要为您老人家画张像,搞得好的话还可以登报上画册的,您老那就会风光无限了。在我们热情毕致地包围下,想推辞都不好意思。于是一帮人就支起画架拿起炭笔噼里啪啦地开始素描写生了,一个个全神贯注的真他妈的像那么回事,边上观看的老乡们也平心静气,气氛相当的庄严,不啻于知名的艺术家深入现实生活的场景。一场装模作样的写生下来大都要四、五个钟头,而且姿势还要保持不变,那就真难为老人家了,中途他也提出要回家喂猪、做饭什么的(坐不起了的托词),这又弄得我们只好一阵美言相劝,并拍胸豪言地表示,画完后一起去您老家里,把要做的事情从上到下全部给您做完,一切都包在哥们的身上,一顿安抚后,就又继续进行。这种情况要发生好几次,才能霸蛮画完。送人出门时一个个都往后缩,就再没有人提及帮其做事的话,都装保(即傻的意思)哒。老农欲行还止嗫嚅道:把张你们画我的像。大家就说还要认真地修改一下,润润色等搞好后下次来再送给您吧,老农赧然而归。我想下次打死他也不会再给我们当鬼模特了。几个月下来我们的画也长进不小,把它们挂在壁上自我欣赏起来,时而还颇洋洋得意地向人炫耀一通“这是我老x的杰作!”

“锅不是墨擦黑的”,操练艺术就必须要有成本投入,纸张,笔墨是要钱买的。为了我们的事业,就得想尽办法“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弄。于是我们几个点“领导”就窜到市汽车运输公司机关(我们是公司的子弟,也是我们的主管单位)找到主管知青的部门,进门就一板正经地严肃告知,大队要搞什么“批林批孔”的运动,政治意义万分重大,要求知青点务必办好宣传栏,因此急需大量的纸张和笔墨,我们是奉命专程前来请求领导给于支持的。那年代,如此重大的运动哪个敢反对,除非是神经病。此领导二话没讲,大笔一挥“同意,全力支持,请工会悉数发放”。我们一行就兴高采烈地挟着大量的“文房三宝”(纸墨笔,没有砚),踏上返回知青点的小火轮(那时湘江河里行驶的一种小蒸汽机轮船)一路劈波斩浪凯旋而归,去轰轰烈烈地搞我们的“运动”去了。      

搞得兴起时,这帮胸怀凌云之志,敢历卧薪尝胆之徒,晚上也是要挑灯夜战的。这时照明就又是一个新的问题了。那时农村条件不好,大部分没有电,我们知青点也不例外,煤油供应又特别紧张。这就给我们这些“文学艺术家”们的成长带来了灭顶之灾,如果长期这样的话,我们民族精英的队伍里将会失去很多才俊,而街头巷尾“水老官”的团伙中就要凭添不少虎贲。然,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万难之时有人发现大队拖拉机库房里有柴油,这可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事不宜迟,马上动手。遂召集几个精干之徒,乘月黑风高之夜潜到拖拉机库房,到作案场地一看,我的天啊!大门有一丈多高,外面钉了洋铁皮,门顶上面还装了鉄签,晚上天黑又不敢照亮,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这时就需要有像梁山好汉里“鼓上蚤”般的英雄才可担纲。如之奈何?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这才是我辈的秉性。立刻就有一浑名叫“豆屎”的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该人身小体廋面如猢狲,且额头上有一蚕豆大的黑痣,故得此名),真是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啊!匆忙地叮嘱一声“哥们保重”就将其连推带搂地举了上去。整个行动过程进行得还算顺利,就在大功即将告成时,远处传了一阵狗吠声,大事不好,有人来了。外面的人就慌忙地提着战利品,飞也似的逃窜,把我们勇敢而可爱的“豆屎”也都舍弃了。好在这小子还算灵泛,他不出声息地蜇伏在库房里不动,等过路的人远去了,才一个人使出浑身解数历尽艰辛地从库房里擂了出来。在没有人的帮助下,你想没有非凡的功夫和超人的毅力,是绝对难从里面逃出来的。非此,是要在里面困到次日来人方可重见天日,到那时就会是瓮中之鳖了,盗窃犯的名誉是少不了的,可能还要加上一个破坏农业生产的罪名。

当我们回到知青点还在气喘嘘嘘惊魂未定之际,“豆屎”便一颠一跛地提着裤子捂着屁股踱了进来,绿着小眼咬着黑牙吐出八个字:“哥们太不够意思了!”一看他的屁股,裤子撕开了尺许长的口子,那可是一条好端端的“的确良”啊!是他出客的唯一行头,实在是可惜。掀开裤的破口,屁股上赫然露出一抹灿烂鲜红的伤口还在淌血,我们立刻找来香烟揉碎猛往伤口上敷,一边好言安慰着他,一边检讨我们弃他而逃的错误和祥释走为上计的战略方针,同时还将一支上乘的香烟吸燃后送到“豆屎”的嘴边,以示犒劳和赔罪。这小子却英雄般的作老太爷状,深深地吸进一口,停半刻才又幽幽地吐出一口烟来,就开始吹嘘他逃亡的艰难经历和非凡的身家本领。我们只有在旁边大肆地赞扬他,歌颂他,以补偿把他卖了的愧疚。还忿恨地说:人家为了艺术只是费精神、熬脑筋,你看我们“豆屎”却要损家当、流鲜血!须臾,在我们的连哄带捧中他才慢慢地恢复精气神,得到心理上的平衡。我们还是好哥们,我们要为艺术奋斗,就不要怕流血牺牲。

有光明了,我们就欢呼雀跃,要把光明搞得更加光明。大家到食堂里摸了几个蒸八两米的大钵子,每个钵子装四、五根灯芯,添满柴油点上,我们的狗窝里就光明大放了,艺术的情趣也空前地高涨起来。一到夜间,各人就沏上一钵自制的粗茗,边品咂边搞我们的艺术。练字者手舞头摆,画画者凝神静气,吟诗作赋者就有点像神经病发作了。这些,给宁静的乡村夜景点缀出一些诗情画意,我们的屋子里也就凭添了那么一点“风雨焚香夜读书”的意韵了。然而在外面观赏,却见一股乌黑的浓烟从灯火阑珊的窗口腾腾涌出,在黑茫茫的夜晚里就更加醒目,晓得的就晓得我们在搞学习,不晓得的还以为屋子里面起了大火,好在那时还没有手机,不然早就有好心人打119了。如是勤奋刻苦地搞到半夜,抬头一看哥们,只见一个个面如包公,脸被油烟熏得墨黑,于是又相互揶揄,其乐倒也融融。。。。。。

时光如水,几十年过去了。我却深深地感到三年的知青岁月于我无悔,它锻炼了我们的体魄,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受益终身。人常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苦难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以前我们已拥有这种精神的财富,这本书我们也早读过了,现在为什么还摆在我们的面前?总不能无止境地永远读下去吧!回想起当年那些搞“艺术”的哥们,现在也都天各一方,考上大学的也有几个,最后成为艺术家的一个都没有,梦想没有成真。大都在平平淡淡地活着、工作着、为寻求温饱而奔波着。霸蛮能沾点边的有一个在一所中学教美术。大部分同好现在都已为国家的开放改革、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企业的减员增效做出了最后的贡献——光荣地下岗了。为生计他们什么都在干,当年的鼓上蚤“豆屎”,今年春节回湘潭就听说是在蹬“慢慢游”(一种人力车可装货亦可载物,戏称之为烧大米的车),在市区的角落里一顿乱窜。这就是我们当年追求文学艺术的狂热青年!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每想到此,我的双眼就湿润了。

我们的知青时代已过去了三十二年。“故园三十二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由一个热血青年走出家乡,三十二年后,他老人家再回故园已是共和国的主席了,而吾曹至今则一事无成。伟人我们绝不敢比,但时光的长度还是一样,只是巧合而已而已。我们一天天将渐渐地老去,还有什么值得去追寻的呢?有人说:回忆往事,就意味着一个人即将老了。也有人说:如果放弃了学习,就说明他已经老了。现在我爱回忆往事,但我也没有放弃学习,老也?!不老?!我不知道。

 (编者注:下面两副素描就是我当年在知青点的涂鸦。 以上只是知青生活的点滴,还有许多的趣事、憾事、蠢事有时间将慢慢地写出)

        

 

 

 

                                                         (这就是当年在知青点的涂鸦之作)

                        

(下放农村的第一站,我们的大队部,在没有建知青点前,就蜇居在后面“干打垒”的房子里,知青点现已拆建一私人老板的工厂,这里是唯一可以谒见的地方)

                         

                                             (老友重逢       举杯相邀       喝他个一醉方休)

 

                          

                                                           (  把酒话当年  )


握手

路过

雷人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贺帅 2011-5-23 22:50
抚琴水上: 毛泽东时代的知青
为缩小城乡差别建有奇功
为拉近城乡生活距离传有美名
为中国的腾飞而奋力拼搏
这一切的一切
祖国记得
乡亲们记得
永远载入中国人民心中 ...
太过奖了,鄙人实不敢当 啊!哈哈哈哈。。。
回复 贺帅 2011-5-25 01:45
梅炽夕峰: 先把所用图片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然后从电脑中上传到这里。不然网易的图片是有使用权限的,通过另一渠道转移一下,它就不能再限制你了。
这篇文字是从博客里面复制的,所以照片就不行。我试试您教的方法。这样整个文章才完整一些。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会员

        
发布主题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