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7
为人父母以后,教育孩子,就是每个当父母的基本义务,而这社会又会因父母素质差异而存在不同的教育方式。童年的时候在海外,母亲是接受西方教育的东方女性,虽然她带有娇小姐的坏脾气,但养育那么多子女,却从未没见她动手打过自己的孩子。在新加坡,我们从小就参加基督教会活动,那时深深植入我们孩子心田的理念就是要爱父母,爱兄弟姐妹。长大后,在鼓浪屿生活,文革前那里的环境大部分居民都到礼拜堂礼拜。我们邻居就住着两户牧师家人。那时大家见面客客气气,说话也是轻声轻语,从没听到哪个家庭大声吵架和打骂声。那时的鼓浪屿很安静,听到的只是琴声而已。多年的熏陶让鼓浪屿生活的人们形成一种习惯,喜欢安静,同时也渐渐形成特有的教会人文文化,----人人平等、博爱。爱家人,爱父母,爱兄弟,爱子女,爱同事,爱邻居……真正做到博和爱。
如今生活中常常有很多情感的干扰让我们难以控制自己而做到博爱。脾气一上来,就随心所欲发挥情感,旧传统观念作怪,对孩子居高临下,绝对服从,就失去了平等,种种行为偏离了博爱精神。当然受老一辈影响,我也从没打过自己的孩子,虽然他那时也很调皮。但我还是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对待他,尊重他。儿童的心理是单纯的,儿童的心理也是简单的,同时儿童心理也是脆弱的。有时看到年轻人所谓教育的那些粗暴的动作我心里会很难过,那些都是边缘化了家族传统。堂皇的现代育儿理论常常让我感到困惑,不过我还是不想去弄明白对与错。顺其自然吧。虽然我为人父母的有效期已过了。但我相信,依然保存的一颗博爱之心,将是永无止境的。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